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哪些内容呢?
发布时间:2024-10-25       来源:佚名    分享到:

前言

城市生命线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让城市在遭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时,提高城市保供、保畅、保安全的能力,提高城市韧性。

2024年,“城市生命线”关键词持续发酵,上到中央政府,下到地方、行业,再到平民百姓,到底什么是城市生命线,怎么建设城市生命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下面小编逐个为大家解答!

什么是城市生命线

城市生命线是对城市运行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系统。燃气为城市提供能源,供水保障我们的日常用水需求,排水维护城市水环境,交通让我们快速便捷地穿梭于城市之间,通信让信息传递更加高效,供电支撑着各种电器设备的运行,桥梁则连接着城市的各个角落。

城市生命线工程庞大而复杂,如地下管网、城市交通网络等,这些庞大的工程隐藏在城市的地下和建筑之中,默默地为城市运转提供着支持,其背后蕴含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奥秘。

为什么要建设城市生命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发展的战略要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里子”,地下管网改造成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

2024年两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2024年继续加大城市的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

2024年重点抓两件事:

一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管廊等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二是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今年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工作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早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地纷纷响应打造专属模式

广东省要求摸排改造不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的管道、燃气场站和设施设备,有序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配套物联网感知设备建设,配套搭建监测物联网,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

山西省提出,加强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搭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感知网络。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升级城市安全防护系统,积极构建数字孪生城市。

湖南省将在推动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过程中,加装燃气泄漏感知设备,支持配置智能巡检设备。加快更新各类老化窨井盖,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装和更新物联智能感知设备。

上海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依托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上海市将组织完成燃气管网安全病害智能诊断、大型管网仿真模拟等项目研发,为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赋能,为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提供数据支撑服务。除此之外,依托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等既有成果,整合汇聚燃气、道路桥梁、供水等公共市政基础设施数据,构建风险隐患“早发现、早监测、早研判、早预警、早防范”综合监测预警系统。

深圳聚焦四大能力建设,即生命线工程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生命线工程周边环境风险感知能力建设、生命线工程防灾韧性能力建设生命线工程通信保障能力建设,以此为基础形成生命线工程基础平台建设,内设城市级物联感知平台、生命线工程专题库以及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是多个产业领域和技术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感知、传输、网络、平台、应用多个技术层面,覆盖了传统的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应急、智慧消防、智能传感、通信传输、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技术应用,汇集了从咨询设计规划、系统集成、业务应用等全链条企业,将成为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生命线三大平台

1.1 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

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承担着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实时监测、预警预测、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等责任,对监测专项进行实时监测,与相关部门建立互联互通对接机制,是工程科技创新与管理科学创新的有机融合。可以通过建立公共安全运营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由政府主导、技术支撑单位提供服务,创新城市公共安全智慧管理运营服务模式。

1.2 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风险事故物联网平台

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物联网是城市生命线前端感知系统,它运用传感元件、精确测控、示踪标识、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物联、传输网络,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桥梁、路灯、井盖、电梯等设备安全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准确采集和实时上传。

1.3 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风险事故监测“一张图”

通过城市运行物联网监测数据采集、汇聚和分析,结合城市各部门的基础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互联网数据、城市部件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一张图”形式呈现城市整体运行情况,建立一套城市健康运行体征指标体系,以多角度、多维度清晰展现城市安全的大数据画像。

城市生命线九项运行应用专项

1、 桥梁安全监测专项

主要对桥梁关键截面应力、振动、挠度、支座位移、伸缩缝、结构温度等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分析车辆、温度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应变响应,对超载、结构异常进行预警。基于大数据,结合BP神经网络分析模型,对挠度、振动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桥梁线型变化、基频变化识别等,对桥梁异常进行预警。通过对支座位移、伸缩缝等参数的监测、桥梁基本档案信息的管理分析,为桥梁的支座、伸缩缝等相关的养护工作提供依据。该系统可实时对桥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时刻掌握桥梁的安全运行状况。

2、 燃气管网安全监测专项

实时监测燃气管网邻近地下空间可燃气体浓度和地下空间内温度,以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结合燃气管网基础数据,实现对城市燃气管线相邻地下空间的实时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有效处置,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 供水管网安全监测专项

通过监测管道运行的流量、压力和声波等参数,分析管道漏水与运行状态之间的关系,快速评估供水管网运行状况,准确定位管网泄漏位置和状况,实现对泄漏地段路面塌陷的快速预警,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防范次生衍生灾害,实现减损增效。

4、 排水管网安全监测专项

通过布设流量计、液位计、雨量计等前端感知传感设备,以有线、无线、GPRS、NB-loT等网络传输方式建立数据传输,经过排水运行大数据的共享、交换、采集、清洗和转换,获得城市排水运行物联网实时监测数据和城市排水运行应急基础数据,并经过排水运行大数据分析,实现针对内涝积水、地下空洞、水环境污染等的风险评估、实时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调度。

5、 热力管网安全监测专项

主要对热力管网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进行在线监测,根据管网运行的流量及压力信息,结合管网拓扑结构,建立管网运行水力学模型。并利用热力管网风险评估模型技术,评价管网风险等级,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预防事故发生。当管网运行状态发生异常时,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管网进行实时监测报警。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专业数据分析模型,对可能发生的泄漏、爆管、路面塌陷等提前进行预测预警,并准确定位。

6、 电梯安全监测专项

针对现有电梯保有量大、问题电梯数量多的现状,通过融合大数据、物联网、BIM/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电梯维保监督管理、安全监测报警及应急处置一体化全方位服务,解决电梯维保监督管理难,事故应急响应慢等问题。通过建立各方沟通机制,融入社会监督力量,有效增加政府安全监管能力,减轻政府监管压力,做到电梯安全的有效监管、实时预警、协同救援。

7、 综合管廊安全监测专项

从综合管廊安全、高效运营的角度出发,预防主体结构破损、不均匀沉降、管线破损和爆管、毒害气体泄漏积聚、火灾、温湿度异常等事件,实现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巡检和维护等。

8、 路灯安全监测专项

针对城市路灯普通人工巡检、抢修不及时、偷盗市政电力等问题,通过照明监控平台和智能硬件设备,对路灯、夜景、隧道灯等公共照明实行统一管理,达到照明远程监测、智能管控、防盗防窃电的“三位一体”成效。

9、 井盖安全监测专项

对井盖状态(开启、位移、倾斜、破损)、井下液位高度和井内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监测、实时报警、自动巡检、及时处置等,保障井盖安全运行,进一步提高市政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城市马路安全奠定基础。

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部分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3119102973
网址:www.zkpipe.com
扫码微信直接咨询
中科非开挖联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