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水检测之音听检测的难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2-7-12       来源:佚名    分享到:

管道多埋在地下,由于管道年限、质量或者施工问题,管道会发生漏水的现象。为了避免在管道漏水时将全部的管道翻挖出来,一般先进行漏点的查找,再挖掘漏点位置进行管道维修。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音听检测法。

音听检测法主要是根据拾取的漏水声音,来判断漏水位置及漏量情况。


音听检测的难点分析

1

被水淹没状态

声波在一个介质中进行,到达与另一个介质的界面上,引起部分或全部声能的返回过程,或者改变进行方向而再在原介质中进行的现象称为声反射。声折射是因介质中声速的空间变化而引起声传播方向的改变,在声束穿过生阻抗失配的界面时,因两个介质的弹性和密度不同导致声速不同而发生折转而引起。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束方向会发生改变,除了与介质分界面上的声阻抗差别有关外还与遇到的障碍物大小有关:障碍物的直径大于入射超声波长的1/2,在障碍物表面产生反射,在其边缘产生少量绕射;若障碍物直径小于超声波长的1/2,超声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称为绕射,在障碍物表面产生少量反射。


2

管道噪声假象

管道噪声是因流体在流经管道的弯头,变径、管体内部结垢、泵体、阀门、管件是成流体扰动,产生了流体动力性噪声,从而形成管道噪声和干扰源。


管道噪声产生的原因:

(1) 流体流经管道时因湍流和摩擦诱发了压强扰动产生涡流噪声。

(2) 压力波动引起气泡不规则运动产生的空化噪声。

(3) 泵体、管件、阀门噪声沿管体传播并通过管壁向外折射,管径越大,界面积越大产生的干扰就越强。

以上情形,恰好解释了阀栓异常、地面能听到噪声且相关峰值很好,开挖后出现“干坑”现象。这多半是因管道变径,压力波动、阀门关闭不严,弯头设计不合理或缺少吸声隔声、减震材料而引发的管道噪声。


3

排水噪声干扰

检漏过程中,经常遇到排水管线与给水管线相邻的现象,且管道紧贴在一起,下水管道持续的流水声音会传播到给水管道,让检漏人员误以为给水管道泄漏。如果有经验的检漏人员则可以通过声音的虚实甄别声音真伪,辨别是否为带压管道泄湿。二者本质区别就是流速不同,声音的音质不同。


4

相邻漏点噪声干扰

相邻管道或分支管道上发生泄漏,引起相邻管道震动或分支管道泄漏噪声与相邻的管件、折点、三通、消防栓震动噪声叠加,给检漏人员造成错觉,误把响度最强的位置当作真实漏点位置了,从而导致了干坑现象。另外,像热力管网供、回水管线同沟并行铺设,一旦任何一条发生泄漏,喷射到另相邻管线干扰示意图一条管线,就会引起相互的噪声干扰。


5

空洞现象

由于管道铺设时,地基回填未按规范夯实,地基密实度不够,随着地基沉降,声波在一个介质中到达与另一个介质的界面上,引起部分或全部声能返回过程,或者改变进行方向而再在原介质中反射的现象称为声反射。由此形成了空穴现象。

音听检测法的优势在于仪器设备简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不受管径、材质、检测时间限制。但相对的,对检测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

听音杆——阀门井听音
听音杆——消防栓听音
听音杆在漏水检测项目中的应用实例

日前,受某石化委托,公司对其炼油厂LATG装置内部循环水漏水点进行漏水定点工作。

公司技术团队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分析:

1、怀疑的管线位置已开挖一次,未找到管线。但是在开挖点位置还是有清水上反,判断泄漏隐性程度较高,增加了检测难度。

2、该区域管网情况复杂,排查工作量大,难度高。通过与该石化现场工作人员沟通,该区域有循环水和下水管线经过,但是开挖中未发现循环水管线。需要先进行管线探测,确定管线具体位置和埋深

3、疑似漏水管线在装置区内,高噪音强电磁干扰对漏水点定位影响很大。且装置内无法大面积开挖,必须精准定位漏水点。

基于以上原因,公司技术团队决定先探测管线位置和埋深,确保查漏工作的准确性,再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多个技术小组检测结果相互印证的方式进行漏水点定位。确定检测方案后,技术团队严格执行公司检测流程,通过对上反的清水进行电导率检测,确定为循环水管线泄漏;多人探测确定管线具体位置和埋深,发现该循环水管线在进入装置位置埋深变深,躲避其他管线;对装置用水附属物进行听音检测,包括循环水出地和循环水阀门等,有明显的异常漏水声音,听音杆接触到循环水地下主管线,根据听音情况确定漏水区域,多组背对背使用听音杆进行听音验证,最终精准定位漏水点。


漏水点情况如下

水种:消防水

管径:DN100

管线材质:碳钢

管线压力:8Kg/cm2

管线埋深:1.8米

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部分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3119102973
网址:www.zkpipe.com
扫码微信直接咨询
中科非开挖联系二维码